扎根基层 服务群众
——记潍坊市人大代表、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 张素霞
张素霞是一名基层工作20多年女干部,她带头讲政治、守规矩,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和省、市、县人代会精神以及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了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自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履职尽责、服务大局、争作表率”主题活动以来,她严格按照“六个带头”“六个争一流”要求,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想、帮群众之需、解群众之难,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人大代表和基层干部的神圣职责。
强化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作为一名副书记,张素霞十分注重基层班子建设,她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落实见效。在深化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她在全县率先组织农村党员开展集中培训,并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山东党员网络学院”新版块丰富培训内容,确保党员培训全覆盖。加强镇街党校提档升级,新建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中心党校,配备档案室、研讨室、教务室、党性体检室等。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做优做强党建网格化工作,她创新组织实施“书记夜校”、“网格夜谈”制度,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党员、群众和干部进行座谈,听取发展的意见建议,收集网格内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安排部署,做到一事一议,一事一策,做到了大事网格联动,小事网格解决。

壮大集体经济 助力基层大局
工作中,张素霞始终把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带头弘扬创新精神,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实施“党建+合作社+项目+农户”模式,在11个中心村均成立经济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张素霞充分发挥党支部带动作用,利用村经济合作社优势条件,积极组织社区群众在生态、产业、项目上提质增效,创新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闲置资产盘活等7大增收模式,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源泉活水。她还围绕人才振兴,整合辖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组建嵩山乡村振兴劳务服务基地,保障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累计输送劳动力就业933人,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灵活就业,“劳力无闲时”成为嵩山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的常态。目前,嵩山已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劳务服务基地,“嵩山全季好就业”案例入选《潍坊市乡村振兴百个案例》。通过“两社”带动,有力地促进了村民、集体增收,推动了嵩山有机果蔬产业园、抽水蓄电站等大项目建设,实现了农文旅项目融合发展。目前嵩山31个村已无空壳村,24个自然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万元,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4个自然村超过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00多万元。

心系群众无小事,履职尽责显情怀
“你离群众越近,群众就和你越亲”。作为一名基层女代表、女干部,张素霞身先士卒、早出晚归,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服务群众工作中。在“履职尽责、服务大局、争作表率”主题活动中,她深入社区和居民家中,征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把百姓事当自家事,保持经常性联系,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嵩山社区是张素霞挂靠的社区,最让她牵挂的就是村里的享受政策脱贫户,她坚持每周遍访1次,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医等问题。嵩山社区多数村离镇区较近,涉及的项目多。齐鲁嵩山漂流项目占用社区123户100余亩土地、龙首湾项目占用53户20余亩土地,拆迁户数多、面积大、情况复杂。为推进项目进展,她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排查摸底,经常工作到深夜12点,细致地向群众解释项目利好和拆迁政策,在她的带领下2个项目顺利推进,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总投资81.2亿元的潍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涉及嵩山社区7个村,她带领社区人员全力以赴搞好后勤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协调处理扬尘、排水、道路损毁等各类矛盾纠纷144余次。今年汛期来的特别早,而且降雨量较往年大幅增加,每次下雨的时候她总是第一时间靠在村里指挥。6月26日下午,嵩山突降大雨,当时街上的雨水有1米多高,她和社区干部冒着被雨水冲走的危险,趟水过河,组织村干部、网格员积极开展自救,并协调车辆、人员迅速转移村民到安全地带,由于突发状况处置果断,措施得力,老百姓没有一人受伤。(曾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