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医养康养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4年7月30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全县医养康养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活动前,部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县人大代表到青州市东篱居养老公寓、长庚养生文化园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6月20日,视察组到县人民医院东院康养苑、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县社会福利中心、辛寨中心卫生院卧龙分院、景福养老护理院进行了实地察看,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医养康养工作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3年底,我县户籍人口91.9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3.3万人,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4%,已经超过了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10%的标准。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医养康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20个,设置床位243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数1594张,占比为78.02%,入住老人1080人。其中,社会力量投资举办3处,医疗机构举办7处,政府(村委)举办10处。总体来看,我县医养康养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机构养老发展迅速。我县在全市最早修订公立医疗机构“三定”方案,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业务。县中医院在县社会福利中心开设康复院区,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2021年以来,卧龙分院、县人民医院东院医养楼先后建成投用,海浮山医院、蒋峪中心卫生院、辛寨中心卫生院等医疗机构设立康养专护区,新增医养结合床位近500张。创新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托养模式,为重度失能且无人照料的特困、低保、低收入大龄独居老人购买机构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养结合,辛寨卫生院卧龙分院与辛寨街道、山东祺月童车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在全市范围内较早采用PPP模式,建成了景福康复护理院。总投资1.6亿元的康德护理院医养综合楼项目即将建成投用,预计新增医养结合床位400张以上。截至目前,全县20家养老机构中,能同时提供医疗、养老服务的机构达到12家,医养结合床位1725张,另有8家养老机构由就近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实现了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
(二)居家养老扎实开展。按照“1+5+N”模式建设“幸福来临”惠民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均等便捷优质助餐、代办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1000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扎实推进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为65岁以上居家养老老年人和部分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2023年,为65岁及以上居家养老老年人开展服务24万人次。
(三)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建成县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方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精准对接群众“点单”和政府“上菜”供需两端,着力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条件。全面推进老年健康行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实现三个“100%”。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县医养康养工作与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谋划不足,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我县尚未编制医养康养产业专项发展规划,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不够明晰,现有机构普遍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发展活力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优质医养康养服务供给不足,现有养老机构多数是在原有卫生院、敬老院基础上改造建设,设施设备落后、功能配套不全,医疗机构投入资源有限,仅能提供基本生活料理和康复疗养,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等多样性需要和个性化追求,对中高端消费群体缺少吸引力。
(二)发展制约因素较多,部门协作有待加强。医养康养结合机构的发展,需要卫健、民政、住建等多个政府部门的配合协作。我县医养康养工作缺乏县级层面规范性文件,各部门彼此缺乏有效联动,尤其在手续审批方面存在许多因历史原因难以突破的制约瓶颈。例如,乡镇卫生院依托原有场所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时,由于原有建筑达不到目前新的消防要求,便无法取得养老备案。同时,医养康养工作也涉及医疗保险、财政补贴等多方面问题,更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三)政策供给不足,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医养康养是微利行业,建设成本高、运营收益低、成本回收慢,在缺少政府激励政策的情况下,盈利空间较小,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以青州东篱居和临朐景福为例,两家机构都是由爱心企业家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后,交由专业机构运营,在不考虑基础设施投资成本的情况下,方能略有盈利,若扣除前期投资成本,将无盈利空间。
(四)宣传引导不到位,尚未形成良好发展氛围。一方面,社会上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负面新闻较多,对优秀养老机构的正面宣传较少,群众“养儿防老”和“送养老院就是不孝”等传统观念转变困难。另一方面,对我县发展医养康养的自然优势和激励措施宣传推介不够,对机构谁来建设,如何建设,如何盈利的问题尚不明确,难以招引社会投资。
(五)专业人员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亟需提升。一方面,养老护理人员总量不够。养老服务薪酬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工作更为繁重,导致护理人员从业意愿不高,无法满足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县养老服务缺少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从业者多是社会招聘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护理知识,难以提供高质量服务。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规划布局,提升发展水平。要深度分析全县生态资源、区位交通、文化旅游、医药健康等优势和现状,尽快编制医养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康养产业的发展思路、任务举措、空间布局等,引领产业有序发展。要加强保障性普惠医养康养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满足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养老需求。要前瞻推进高端医养康养机构建设,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通过招引高端医养结合企业、鼓励县内企业家投资等方式,集中打造1至2家高端医养康养机构,引进成熟、先进的养老服务业经营理念,加快提升我县医养康养产业发展水平。
(二)形成联动机制,打破瓶颈制约。严格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卫发〔2020〕12号)的相关规定,建立由政府主导,卫健、民政、医保、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规避多头管理与缺位错位问题;要积极研究措施,着力破解养老机构在消防、卫生手续审批方面的瓶颈制约,推动医养康养产业加快发展。
(三)强化宣传引导,打造特色品牌。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我县发展医养康养产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鼓励临朐企业家和外地社会资本参与医养康养产业发展,共同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临朐医养康养示范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社会化养老政策和我县优秀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情况,引导群众转变对机构养老的刻板印象和“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加快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医养康养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在人才引进方面,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引导返乡优秀人才、本土人才创业兴业,吸引更多懂养老、有激情、善作为的社会有识之士投资医养康养产业。引导县内职业技术学校开办护理、康复、健康管理等医养康养服务相关专业课程,强化人才储备。建立健全专业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养老机构人员进行医养康养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