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十八届 > 十八届十一次
关于全县企业用工及培训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 2023-04-27

  

  关于全县企业用工及培训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

 

  根据工作计划,4月中旬,县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全县企业用工及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县人社局工作情况汇报,到伊利乳业、县人力资源产业园、人力资源市场、锦程职业培训学校、技工学校、华特磁电等地进行了实地查看,并进行了座谈讨论,征求了意见建议,向220家规上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详细了解企业招工、用工、培训、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对接等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20家规上企业用工总人数为31275人。其中,男员工19772人,女员工11503人,男女比63:37。外地员工5670人,占18.13%。从学历上看,初中及以下13657人,占43.67%;中专(含高中)10114人,占32.34%;大专4908人,占15.69%;大学本科2439人,占7.8%;研究生及以上157人,占0.5%。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的4916人,占15.72%;30岁至40岁的11914人,占38.09%;40岁至50岁的9317人,占29.8%;50岁以上的5128人,占16.4%。
  (一)企业人员结构方面的特点与现状
  一是年轻员工少。30岁以下的员工4916人,仅占15.72%。
  二是男性员工比重大。男性19772人,占全部用工人数的63%。
  三是高学历员工稀缺。研究生以上学历员工157人,仅占全部用工人数的0.5%。
  (二)企业用工方面的特点与现状
  一是用工短缺现象有所缓解。综合数据分析,今年以来,全县企业用工形势持续向好,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有所缓解。根据年初调查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和人才缺口为6789人,目前已解决用工5766人(其中县内4191人,县外1575人),为历年同期最好成绩,有效缓解了全县企业用工压力。 
  二是企业预期用工需求放缓。从调查数据上看,企业经营相对稳定,预期用工需求放缓,61家企业表示预计用工情况会“经营向好,用工增加”,占27.73%;147家企业表示“没有明显变化”或“不会增加”,占66.82%;12家企业表示“经营困难,用工减少”,占5.5%。 
  (三)职业培训的特点与现状
  一是企业自主开展的非补贴类员工培训广泛多样。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基本上都会进行相应的员工培训,形式内容多样,以岗前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为主,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其中针对技术工人、普工和经营管理岗位员工的培训占前三位。
  二是人社部门开展的政府补贴类职业培训有序提升。近年来,人社部门开展的政府补贴类职业培训人数接力提升,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开展职业培训4589人次、7164人次、7510人次;2023年第一季度已开展职业培训691人次,预计全年开展职业培训不低于7000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全县企业用工及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用工难留人难亟需破解
  普工和技术工人等一线工人缺口仍然较大,在未完成招聘计划的115家企业中,有40家企业存在普工缺口,75家企业存在技术工人缺口;在64家反映存在招工难的企业中,反映急需技术工人缺口的有36家,占56.25%;反映急需普工的有32家,占50%。主要原因是:
  1.人口红利渐失。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适龄劳动人口规模逐年减少,叠加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就近就业等因素影响,中西部地区等省外劳动力来源减少,招工的难度日益加大。
  2.招工方式单一。大部分企业的招工途径为参加现场招聘会、发布招聘广告、以工带工等传统线下招聘方式,企业通过抖音、快手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参与招聘的积极性不高。
  3.用工生态欠佳。铝合金加工等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着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等问题,部分企业的用工理念落后,缺乏人文关怀,不注重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对企业价值的认同,甚至个别中小微企业存在用工不规范的行为,这都影响了招用工的效果。
  4.求职诉求多元。工业企业员工的减少除了少数退休等自然减员外,大部分属于主动离职,相当一批青壮年离职者投身到了快递、外卖、带货主播、网约车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中,出现了三产“增”与二产“减”的局面,就业观念的变化和求职诉求的多元给企业用工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5.就业吸引力不足。一方面,我县缺乏大型上市公司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平台,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我县对外宣传推介不足,很多外地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才对临朐和临朐企业的认知不多。加之,受区域位置、薪酬待遇、居住条件、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条件影响,对青年人才吸引力不足,引才难、留才难问题并存。
  (二)职业培训任重道远
  1.企业自主培训方面。企业自身培训条件、师资力量不足,投入不多,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在参与调查的220家企业中有189家以企业自主培训为主,占85.91%,主要通过以师带徒和员工自学的方式进行;而委托职业院校或技工院校培训的仅占8.18%,委托民办培训机构的仅占6.82%。主要原因是:
  一是企业重视程度不足。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程度不高,认为一般员工只需要进行岗前培训,满足“能用”,忽视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调查中有143家企业对员工没有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的计划或需求,占65%,主要担忧工学矛盾、企业投入导致成本增加和人才流失不可控等问题。
  二是培训体系不完整。大部分企业针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多,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少。培训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培训前缺乏科学细致的需求分析,培训方式方法单一,以效率较低的现场教学为主,培训内容囿于企业内部经验,忽视了多样化培训手段的运用。
  三是职业规划意识欠缺。一些员工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观念陈旧,工作不用心,不求上进,受不了企业制度约束,甚至还有部分员工认为培训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对参加培训缺乏积极性。
  2.政府补贴类培训方面。人社部门开展的政府补贴类培训主要是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再就业群体的技能培训,存在着培训机构力量薄弱、资源有限、不能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要、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主要原因是:
  一是培训名额有限。从近3年数据看,每年的培训人数约为5000-7000人,而我县约有30多万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远不能满足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需要。
  二是培训项目匮乏。培训仍然以耗材少、成本低、考试易过的家政服务类为主,以技能提升为主的培训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职工多元化的就业需求,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三是培训师资薄弱。缺少专业培训教师,虽然是经过了培训,但是培训效果却是收效甚微,更有甚者培训是以看课件视频进行的,极大降低了培训质量。
  四是培训流程僵化。政府补贴类培训有着严格的流程规定和规范,要求集中授课、留存视频等条条框框的约束太多,补贴方式不灵活,培训质效不高。
  3.校企合作方面。调研中发现,产教融合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程度不深,合作范围窄,企业积极性不高等方面。其中,调查中对校企合作表示“无意向”的企业高达73.04%。主要原因:
  一是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联动机制不够完善,“校热企冷”的现象突出,校方不能直接走进企业,教师更缺乏走进企业的机会,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场域仅限于学校,无法准确地了解企业用人的具体情况和要求。
  二是专业设置不够精准。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分析不够精准,对发展中的变化反映明显滞后,尤其是现有专业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地调整,学校教学内容和企业岗位需求存在脱节,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要。
  三是培训模式不够灵活。教学模式传统单一,重理论轻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脱节,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缺乏师生互动,忽视学员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学员积极性不高,培训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调研座谈了解到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机制
  一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将就业服务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平台职能,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用工机制,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全力做好公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工作,通过持续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企业招聘用人和劳动者求职就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化服务,进一步解决企业用工和引才的需求。加强劳动监察力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诚信雇主”培育活动,引导企业转变重招聘轻培养、重产品轻员工的做法,督促指导企业改善用工条件,提升用工形象。加强动态监测,定期开展企业用工和人才缺口情况调查,特别是加大对华建、蓝帆等用工量大的企业的重点监测和服务跟进,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企业转型提效,引导企业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水平。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企业是招工用工主体的理念,不断拓展招人用人渠道,合理确定薪酬待遇,增强岗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强企业用工的稳定性。加大线上招聘、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院校订单培养等多种招用工方式的使用力度,畅通网上招聘渠道建设,充分发挥抖音、快手、公众号、VR等新媒体技术的作用,通过“直播带岗”大力宣传推介企业的招工信息,提升招聘影响力。
  三要深化劳务协作。积极发挥县人力资源产业园和人力资源市场内服务机构的作用,巩固原有外省劳务对接成果,加大与人口劳务输出大省的对接交流,拓宽域外抢人渠道。特别是在与我县有长期劳务合作关系的省市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临朐的知名度、增强认同感。积极通过在北京、济南等人才集聚地举办城市推介交流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活动,进一步增强我县对人才的吸引度。
  (二)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一要强化培训观念。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意义,要将其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技术工人的普遍收入与社会地位,营造“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企业要充分发挥在员工培训上的主体作用,充分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摒弃“培训无用论”“培训损耗效益”等陈旧思想,要根据用人需求,自主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员工要提高培训积极性,充分认识到培训对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竞争力。
  二要完善培训机制。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场地和培训机构,依托企业已有的培训团队和培训体系,更新培训科目,完善培训结构,全面推进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金蓝领”和新型学徒制培训。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加大对企业培训的补贴力度,调动企业积极性。完善企业员工培训结果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对企业缺工较多的岗位和市场热门岗位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重点培训,提升求职者和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水平,增加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共享,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三要提高培训质效。充分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区就业培训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重点围绕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开展培训。指导各培训机构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培训设施、调整培训工种,根据我县产业实际发展需求和职工需求,优化调整培训结构,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我县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特别是铝型材制造及加工、农村电商等优质项目,认真研究申报我县的项目制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发挥培训在促进稳定就业和服务产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
  (三)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力度
  一要提高办学层次。积极支持县职教中心扩大办学规模和技工学校申办高级技工学校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学校要积极加强师资力量配置,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多种形式和渠道,打造全链条培养的技工教育体系。
  二要健全专业设置。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加强专业建设,让行业和企业参与到专业设置中来,确保设置的专业有据可依,符合社会急需;要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企业的技术骨干也可以参与到教学中,让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与企业的技术骨干共同研发课程,创建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三要完善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与学校展开深度合作,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企业内部实习,企业将学生视为正式员工进行人才管理与培养,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就业率,破解企业招工用工留工难的问题,改变当前人才资源短缺的现状。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