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耕地保护情况的报告
——2024年5月28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县耕地保护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近年来,临朐县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县耕地保护政策要求,把耕地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责任、最首要的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践行“国之大者”。
一、全县耕地保护基本情况
“三区三线”划定我县耕地保有量目标为60.933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54.2556万亩。2023年调查监测“二上”数据显示,我县2023年度变更实际耕地保有量61.6817万亩,超出保有量目标任务7485亩,全年耕地净流入1.8万亩;新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耕地面积54.5841万亩,超出任务目标3285亩。2023年度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各县市区局的8项考核中,我县获得2项第一、1项第二、1项第四的好成绩,其中耕地保护工作考核位列全市第一,获评全市耕地保护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并顺利通过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年度考核。
二、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党政同责、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原则,进一步扛牢压实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出台了《关于筑牢三道防线加强自然资源监管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田长制”,重新梳理确定镇、社区、村三级“田长”479人,确定网格员1547人,明确村、社区、镇三级耕地保护主体履职责任;实行“动土先报告”制度,印发《动土审批表》,凡是涉及辖区内所有土地使用事项,必须提前进行报备,经批准后方可实施;落实用地秩序巡查制度,每周开展用地秩序大巡查活动,对各类土地违法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保持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的定力,筑牢耕地保护红线。
(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宣传。组织耕地保护专题培训,将耕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流出整改、耕地占补平衡等工作进行梳理,明确政策要求和工作标准,提高依法规范管地用地水平;开展“耕地保护进万家”活动,利用集市宣传、街头宣传、悬挂横幅、发放资料、派出宣传车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发布微信提醒,制作耕地保护音频文件发到村居,用大喇叭向村民反复播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宣传体系,营造保护耕地浓厚氛围,群众耕地保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扎实推进耕地问题整改。针对耕地流出问题图斑,分类制定整改措施,成立6个帮扶组,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开展驻点指导、帮扶,优先对栽种速生杨等林木地块进行整改,其余部分按照群众意愿稳妥有序推进,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任务。扎实推进卫片违法违规用地问题整改,2023年度我县卫片违法违规用地总面积175.72亩,已整改销号171.85亩,剩余面积3.87亩,比例0.31%,剩余违法用地面积和比例历年最低。
(四)争取耕地林地优化布局试点。我县山地丘陵特征明显,地势形态丰富,由于地形地势以及历史原因,大量耕地上山下沟,地块小、分布零散,恢复难度大,也不适宜粮食种植。针对这一问题,我局积极向上争取,成功争取到全市唯一的“山东省统筹优化耕地林地布局”试点县,通过实施试点工作能够有效解决我县耕地碎片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提升耕地和林地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确保耕地和林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效益更明显。目前,已编制完成优化耕地和林地布局方案初稿。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属地责任落实不到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依然存在。虽然我们下发了《关于筑牢三道防线加强自然资源监管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了耕地保护制度,落实了镇、社区、村主体责任,但是部分地方党委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存在重经济发展、轻耕地保护问题,没有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土地违法行为时有发生。2024年一季度上级反馈我县违法违规用地预警图斑主要集中在个别镇街,图斑数量大,整改任务重、压力大。
(二)耕地流出面积大,耕地恢复任务异常艰巨。我县耕地恢复任务面积为“十三五”末各镇街耕地数量与“三区三线”划定的耕地保有量之间的差值。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县“十三五”期间耕地流出43.3万亩,其中流向园地22.7万亩,流向林地13.2万亩,其他地类流入耕地14.5万亩,耕地净流出28.8万亩。自然资源部要求,按照1:1:3:3:2的比例五年内全部恢复完成。我县2024年恢复任务为2.88万亩,2023年未完成面积为2.04万亩,今年我县需要整改4.92万亩才能完成上级安排的恢复任务,压力巨大。
(三)存量违法用地面积多,整改难度大。5月8日,济南督查局对我县2023年耕地保护、“三区三线”管控责任落实情况、影响生态保护的突出问题以及重大问题整治情况进行督查,省里也将组织第三方开展巡视“回头看”。按照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求,6月底前必须完成存量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整改,目前我县2019-2023年剩余违法占用耕地图斑220个面积202亩,存量违法用地面积较多,整改难度大。
(四)上级政策调整变化,导致耕地保护信息不对称。当前对耕地保护的监管、违法行为的发现专业化和精准化水平不高,主要技术手段为遥感卫片。2024年自然资源部卫片执法政策发生变化,卫片变化图斑由每月提取一次改为每季度提取一次,年底算总账,虽然减轻了基层负担,也造成了耕地保护信息相对滞后,一经卫片发现往往已形成违法事实,对后续的工作造成被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执法机制。坚持“谁违法,谁整改”的原则,压实镇(街、园、区)的属地主体责任,明确违法用地整改是“一把手”工程,确保实现违法占用耕地动态实时“清零”。强化县级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持全县自然资源管理的良好秩序。
(二)采取强力措施,推进耕地恢复。落实“谁流出,谁整改”责任要求。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根据2023年变更调查成果,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外业摸排,逐一现场比对核实,建立耕地恢复潜力图斑台账,做到数据清、底子明。二是开展调整优化。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结合耕地缺口恢复、年度耕地“进出平衡”和耕地林地布局优化调整试点等工作,对确实难以恢复或不符合粮食种植条件的地块,按照“总量不减、质量不降、集中连片、局部调整”的原则,进行调整优化。三是制定奖惩激励机制。县级层面,按照补偿标准以调度款的形式,对镇街进行补贴奖励;各镇街按照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辖区的经济补偿标准,从社区到村、到农户,符合条件的安排部分经济补偿,提高恢复耕地的积极性。
(三)坚持分类处置,消除存量违法。针对2019-2023年剩余存量违法用地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一案一策”,分类制定整改措施。拟拆除复耕15个图斑11.55亩,按照市级要求5月底前拆除复耕到位。拟完善手续164个图斑131.65亩,其中已组卷上报0.79亩;城镇开发边界内58.56亩,正在组卷13.92亩,拟纳入24年成片开发方案30.33亩;城镇开发边界外20.42亩,正在组卷17.05亩;宅基地共51.88亩。拟保留58.85亩,其中文化中心公园11.79亩,公墓28.08亩,部分县级道路16.4亩,零星图斑2.58亩。
(四)狠抓源头管控,遏制新增违法。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抓好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普及教育,积极宣传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资源、杜绝违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浓厚氛围。结合“田长制”“用地秩序大巡查”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巡查检查,探索运用“铁塔”视频监测监管系统、无人机飞行调度平台等先进技术手段,做到技防+人防,实现“源头严防、露头就打、快速处置”,以“严起来、紧起来”的坚决态度推动耕地保护由事后整改向事前预防、由集中整治向常态治理转变,形成良好的用地秩序,为建设“更好临朐”提供优质生态空间和坚强资源保障。